
南投魚池鄉的三育神學院是個基督教學校,一進入學校校門目及的是兩排高高的樟樹還有一大片的綠色大地.在這裡就讀的學生有太多的機會與大自然相處,向大自然學習,所以某種程度可以肯定孩子在這裡上學是很幸福的.

孩子要思考了解善是什麼?哪些地方可以表現出善的價值和意義?這樣的孩子他們會是懂得珍惜,懂得諒解,懂得體貼.懂的這些,實踐了必要的善,學校教育不就成功了嗎?
這裡的操場很大,沒有跑道:校園裡設施許多體能探索工具,藉著這些設施,學生鍛鍊身體也學習與別人相處合作.
看到這裡,不免又想到我們那些天天忙著上完學校的課,之後,又忙著到補習班上課的莘莘學子,他們好忙,忙著補習,但那不是學習,他們沒有體能鍛鍊和基本求生能力的訓練,他們也沒有自我思考,只是跟著努力衝,他們哪有時間去實踐老師教的東西?去實踐行善的教育理想?
有這種努力衝衝衝的現象,我發現台灣的學生同質性相當高,他們的名字幾乎都可以叫做"衝衝衝"!這不知到應該說是可喜?還是可悲?或是可笑?
花了很多的寶貴青春時光在學校,卻沒有機會在生活裡學習,也沒有機會把學習變成行善的工具,許多人甚至連煮飯掃地,與人溝通合作這些基本技能都不會!難道我們不憂心學校教育就要’住白宮’(作白工)嗎?
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